【广州南沙明珠湾管理局】提灯守长夜,微光暖人间——听“白衣星光”讲述治愈时刻(节选)
南丁格尔的提灯
照亮了无数生命的暗夜
在明珠湾区
有一群护理工作者
他们昼夜坚守
用爱编织健康防护网
在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平凡而伟大的护士群体
看他们如何用专业与温情
在临床一线书写动人的岗位故事
急诊护士长李元
与生命赛跑
“患者半夜心跳骤停送来抢救,目前仍需要密切观察。”早上9点,在完成最后一位新接诊患者的交接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急诊护士长李元才准备结束这漫长的值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急诊护士长李元(右一)
此时的他,疲惫早已爬上眉梢,声音因熬夜而沙哑,可每当电话响起,他总会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我们的电话响起,代表着电话那头有急需救治的人,一刻都不能耽误”,李元告诉小编,快速接电话在急诊区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急诊护理工作既要“胆大”沉着应对混乱场面,又要“心细”捕捉病人的细微变化。为了练就过硬的专业素养,李元不断汲取知识。
4月30日,广东省应急航空救援中心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应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作为中山医院HEAT 应急医疗队的一员,李元在演练中与同事、救援机组紧密配合,将救援转运效率提升4倍,出色完成患者转运救治任务。对他而言,每一次这样的实战演练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

今年,是李元坚守在护理岗的第 15个年头,他用细致与坚持,全力守护每一个挽救生命的珍贵瞬间。
儿科护士曹享燕
口袋里的“魔法道具”
“护士姐姐,我把药都吃完啦,我的小车贴纸呢?”儿科病房里,稚嫩的声音伴随着期待响起。身穿护士服的曹享燕,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精致的汽车贴纸递给小孩。她的口袋里,除了必备的护理用品,总是装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公仔贴纸——这是她和小患者们之间的约定,也是治愈病痛的“魔法道具”。

五年前,刚踏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儿科的曹享燕还是护理“新丁”,常被无奈与无力感包围。最令她痛心的,是一位青春期患儿因隐瞒病情,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场悲剧没有让曹享燕退缩,反而让她暗下决心:不仅要做治愈病痛的护士,更要成为患者的知心人。她主动学习心理安抚课程,在日常护理中化身“知心姐姐”。
查房时,她会蹲下身和孩子聊天;输液间隙,她陪孩子们玩游戏、讲故事;面对情绪低落的小患者,她耐心倾听心事,用温柔话语驱散阴霾。

在新生儿病房,二十多岁的曹享燕虽然还不是母亲,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细腻与担当。她主导优化新生儿喂养体位护理流程,将临床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手把手培训护理实习生,还为新手家长开展详细的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她不断精进儿童危重症护理、发育支持护理等新技术,构建特色化儿科护理服务体系。
护士长吴洁丽
挑起“开荒牛”重担
2022年,吴洁丽以“开荒牛”的姿态,挑起护士长重担,投身新启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作为院区500多名护士的“大家长”,她面临的是新院区管理的复杂挑战,年轻护士经验不足、产假护士多、夜班人手短缺等问题频发。
吴洁丽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掌握各科室病人数量、护理工作量,灵活调配人员,平衡科室人力。她注重护士能力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带领护理团队连续4年斩获中山一院护理技术能力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护士长吴洁丽(左二)
从医20年,吴洁丽始终把患者安全置于首位。针对耳鼻咽喉科吸痰备物繁琐的问题,吴洁丽设计移动式吸痰物品放置架,极大提升备物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身为管理者,她坚持每日3-5次临床查房。一次查房时,一位脑垂体手术患者突然烦躁拔管,她敏锐察觉患者瞳孔异常,及时施救,成功化解危机。此后,她更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传授护理知识,帮助年轻护士积累经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近日,吴洁丽获评2025年度“广州好医生之广州好护士”。未来,她将继续怀揣这份从容坚韧,深耕护理领域,书写更多守护生命的动人篇章。
作者 曾文菁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X75MrUR2QsyxTF_wEQCZg
报道日期:2025-5-13